我,是一间小小的纪检监察信访接待室,静静地坐落在此,见证着岁月中的纷纷扰扰。
在这漫长的时光里,我目睹了一批又一批接访干部的坚守与付出。他们如同定海神针,无论面对怎样的风浪,都能保持坚定与冷静。
每一天,最早踏入这里的总是接访干部们。他们整理好桌面,准备好记录的纸笔,以饱满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迎接即将到来的每一位来访群众。他们的眼神中总是充满了关切和专注,仿佛在告诉每一个走进这里的人:“您的问题,我们会认真对待。”
接访工作并非易事,顺利圆满完成一次接访,需要接访干部具备大量的业务知识储备。他们不仅要熟知纪检监察工作的各项流程和法规,还要掌握特别是民生方面的众多知识。从教育医疗到社会保障,从土地纠纷到帮扶政策,无一不在他们的学习范畴之内。
我曾看到,一位经验丰富的接访干部,面对情绪几近失控的群众,始终保持着平和的语气和微笑。群众愤怒地指责,大声地宣泄着心中的不满,而这位干部就那么静静地倾听着,没有一丝的不耐烦。待群众的情绪如潮水般渐渐退去,他才开始有条不紊地询问细节,分析问题,给出合理的建议和解决方案。那认真的神态,仿佛在处理一件关乎世界命运的大事。
还有一位年轻的接访干部,面对群众提出的复杂问题,一时难以给出确切的答复。但他没有敷衍,而是迅速查阅资料,请教同事,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在这个过程中,他展现出的那种执着和负责的精神,让人动容。
来访的群众也是各种各样。有满怀期望的,有焦虑不安的,有愤怒难平的。然而,无论他们带着怎样的情绪而来,接访干部们都一视同仁,给予充分的尊重和耐心,把群众的小事当成自己的大事。
接访干部做的是群众工作,是维护纪检监察机关形象的“窗口人”,是发挥连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的“中间人”。群众因“信”而“访”,而接访干部们则通过大量诉求的解决、政策的解读、思想的疏导、真情的关怀,让群众因“访”更“信”。
记得有一位农民工兄弟,为了被拖欠的工资而来。他满脸疲惫,眼中透着绝望。接访干部不仅详细记录了他的情况,还运用自己丰富的法律知识和对劳动保障政策的了解,迅速为他指明了解决的途径。同时,不断安抚他的情绪,给予他精神上的支持。经过努力,这位农民工兄弟终于拿到了应得的工资。他离开时,那充满感激的眼神,让人心头一暖。
还有一位老人,因征地补偿款被村干部截留前来求助。接访干部认真记录有关问题,受理有关证据材料。后经工作人员多方核查,老人反映问题属实,截留征地补偿款的村干部受到政务记过处分,及时补发了征地补偿款。老人离开时,那蹒跚的背影中满是感激,虽未多言,却让人感受到了深深的谢意。
也有一些群众,最初带着不合理的诉求,甚至是情绪激动、言辞激烈。但接访干部们总是以理服人,以法育人。通过引用通俗的事例,耐心的解释和引导,让这些群众明白事理,最终心平气和地接受结果。
在这一方小小的空间里,接访干部们经常会承受着来访群众巨大的消极情绪和愤怒压力,却依然坚守岗位,用自己的专业和热情,为群众维护利益、排忧解难。在他们看来,这里,是矛盾的交汇点,也是希望的起点。每一次接待,都是一份责任;每一个诉求,都是一份信任。
我也希望,每一位来访的群众都能理解接访干部的不易,遵守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的规定,有序地反映问题,真实地陈述情况。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公平、正义、和谐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