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如何准确把握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现实意义和问题指向?《通知》开篇就明确提出,开展这一工作,是为了“更好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这是理解《通知》的三个关键坐标,也是在工作中真正落实《通知》要求的认知前提。
坐标一:准确把握“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与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要在做实上下功夫。要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一个时间节点一个时间节点往前推进,以钉钉子精神全面抓好落实。要防止出现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现象,不能空喊口号、流于形式。
督查检查考核中的形式主义现象,尤其是重留痕轻实绩、动不动就追责问责的做法,与中央的要求格格不入,影响和制约干部干事创业的劲头。出台《通知》,就是要加强对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统筹规范,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更好地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开展督查检查考核是为了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不能夹带其他别的东西,更不能一拍脑袋想起一件事抓得比贯彻落实党中央精神还积极。因此,一定要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强化各级党委的统筹协调,把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要求落实到督查检查考核工作中去。
坐标二:准确把握“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与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关系
督查检查考核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增强各级党组织“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的意识,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督查检查考核方法是否科学,能否督在关键、查在要害、考在实处,直接影响着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质量和实效。有的县一年接受300多次督查检查,有的企业迎检一年要写上千份材料,许多基层干部加班加点忙于填写各类台账资料,干部群众苦不堪言。《通知》提出,要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突出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贯彻执行情况,科学合理设置指标,不能工作刚安排就督查检查、刚部署就进行考核。
全面从严治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更加严密,就要拿出“绣花”的精神,用严实深细的举措管党治党。现在各种督查检查考核名目繁多,其中不乏形式主义的东西,有的考核重点不突出、针对性不强。《通知》指出,部门督查检查考核不能打着中央的旗号,日常调研指导工作不能随意冠以督查、检查、巡查、督察、督导等名义。
坐标三:准确把握“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与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关系
督查检查考核工作既督任务、督进度、督成效,又查认识、查责任、查作风,是为了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如果其本身流于形式,则成了“用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影响更坏,群众的印象也会更差。《通知》的出台,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要求,坚决纠正抓落实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的实际行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工作做得好不好,最终要看取得什么样的实际效果。《通知》针对简单地看有无领导批示、是否召开会议和出台文件等形式主义做法,强调必要的记录、台账要看,但主要看工作实绩,不能一味要求基层填表格报材料,不能简单以留痕多少评判工作好坏。坚持走群众路线,加强常态化了解,多到现场看,多见具体事,多听群众说,更多关注改革发展、政策落地情况和群众获得感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