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上班时间,你们单位企改科大门紧闭,无人办公,人都去哪里了?”市纪委监察局检查组在明查暗访时发现市直某单位存在违反上班纪律问题,向该单位负责人进行询问。2014年春节收假第一周,市纪委监察局马上部署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开展机关干部“慵、懒、散、拖”专项检查,以饱满的热情率先投入到新一轮的治理“中梗阻”、强化执行力的专项工作当中。
吹响治“梗阻”“集结号”
“县官好见,衙役难缠”是很多群众遭遇“中梗阻”的切身感受,对此深恶痛绝,市委、市人民政府也因其困扰执行力强化“如鲠在喉”。为服务群众,提升效能,2013年7月,市委、市人民政府决定在全市范围开展为期一年的治理“中梗阻”、强化执行力专项活动,将活动焦点对准办事效率低下、执行力不强、推诿扯皮、办事不公、执法粗暴等8个方面问题,并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市委常委、纪委书记挂帅担任领导小组组长,进行统筹指导,务求实现干部作风明显好转,机关效能明显提升、发展环境明显优化。全市各级各部门顺势而动,纷纷成立专门机构、制定方案、层层召开动员会进行部署。一场上下齐抓共管,群众广泛参与的找“梗阻”、治“梗阻”专项活动在钦州大地上热火朝天地开展起来。
多方“把脉”找“梗阻”
为找准“症结”,对“症”下药,我市各级各部门通过采取群众参与、走访企业等多种途径来查找自身存在的“梗阻”病。自己找不准的,就请别人找;明的查不出,就暗地去访,直至把问题找实找细为止。
让群众找。一方面,通过举行治理“中梗阻”、强化执行力活动新闻发布会,将治理重点、举报电话、信箱和来访地址一一公布,对举报属实的,给予500元至2000元的奖励,点燃群众参与热情。另一方面,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和投诉举报卡,深入镇村开展宣传。如灵山县依托反腐倡廉宣传月接访活动等途径,向群众发放宣传资料2500多份,让群众帮找政令不通、久拖不决等“梗阻”问题。
请企业提。问题有没有,怎么样,企业在审批、服务上感触最深,也最有发言权。我市在查“梗阻”上将企业列为重点。市有关部门通过深入广西长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广西正大伟业投资有限公司等企业走访调研,组织35家中小企业、微型企业代表召开座谈会,了解企业到政府部门办事遇到的问题,收集到政务环境意见建议20多条。浦北县也在走访、调研中查找到相关问题和建议170多个,制定整改措施210条。
明查暗访找。为拓宽“梗阻”线索途径,我市将明查暗访作为找“梗阻”的一项重要手段,不定期的组织开展,了解机关干部上班纪律、上班状态、办事效率等方面的情况,对暗访中发现的“梗阻”问题,严肃处理,限期整改。去年以来,我市共组织开展明察暗访8次,纪检监察部门对发现存在管理不严,执行力不强,上班不在状态等问题的20个单位、72名工作人员进行了通报。
“吃吃药”通“梗阻”
“有“病”就得治,就得吃“药”。为使执行力强起来、效率高起来、政策落下来,我市给“梗阻”病开出多剂“药方”,借“药”效通“梗阻”。
开展项目专项督查。对市政、教育、交通、民生等方面的重点工程项目的前期手续、施工建设、竣工验收过程中的效能、预决算、工程推进、周边环境等进行跟踪督查,以督促改,以督促提,以督促治。2013年,我市共开展重点项目专项督查89次。通过开展专项督查,有效推进了重大项目建设,去年全市实现固定资产投资额560亿元,增速居全区第二位。
突出重点进行监察。重点抓好政务服务中心各窗口行政审批办件情况的监督检查。充分利用电子监察系统,对审批事项办理情况实行实时监控、预警纠错。2013年,市级政务服务中心收到申请审批事项362055件,受理362063件,办结362069件的审批件进行实时监控、预警纠错,群众评议率99.7%,群众满意率100%。实行办件情况跟踪回访,强化对行政审批的事中和事后的日常动态监督,每季度在各单位办理的审批事项中随机抽取15-30个行政审批件进行电话回访,动态监督窗口工作人员是否存在办事拖拉,推诿扯皮以及利用行政审批权进行“吃、拿、卡、要”等违纪违法行为。去年,共对2000多个行政审批件进行电话回访、监督。
开展群众评议机关。问题在哪,让群众找,整改如何,让群众评。一方面,通过问卷调查、网络测评等形式对具有行政审批权、与群众关系密切的部门进行群众评议,对评议发现问题加以整改。其中市本级对42个政府部门和10个公共服务行业进行民主评议,征求意见446条,整改问题122个。钦北区组织2万多人开展“百家企业评机关,万名群众评窗口”活动,对32个政府部门及76个服务窗口在服务态度、办事效率、信息公开、依法行政、廉洁自律等工作情况进行评议,征集到意见建议177条,并进行归纳反馈,督促整改。另一方面,每季度开展一次作风效能尾雁评比活动,通过收集不少于500名服务对象对被评单位审批业务满意度等情况进行量化打分,在扣除相应分值后综合排名,排名后三位且低于90分的单位作为“尾雁”,由市执行办进行全市通报。
“动手术”去“梗阻”
不通则痛,不痛则不通。对那些长期存在“中梗阻”问题,而又改进不明显的,则通过采取组织处理甚至纪律处分予以解决。
“经局党组研究决定,我们已经把该名干部原本已经评上的‘先进’资格给取消了,并要求其作出书面检讨......”日前,市纪委监察局在开展上班纪律专项检查时,发现市直某单位宋某上班时间上网看电影,遂责令该单位对宋某作出处理并上报处理结果。
同样典型的还有市人社局政务服务中心基金征缴部冯某上班时间用手机玩游戏被钦州360网曝光,经有关部门督办,最终该市直部门对冯某作出辞退处理,部门领导作出书面检讨并在全市系统进行通报。浦北县在治理“中梗阻”上也真正动真碰硬。在县电视台设立“聚焦廉政”栏目,对“中梗阻”问题直接进行曝光,2013年共曝光达11次,同时还将县直某单位一名违反上班纪律干部调离原岗位。
“效率低下、纪律散漫、工作拖拉”等“梗阻”病并非一朝一夕形成,治重“症”还得用猛药,甚至“动手术”。为确保治理“中梗阻”强化执行力专项活动取得实效,市本级组建案件查办小组,逐一核查“中梗阻”案件线索,对查证属实的“中梗阻”问题严肃问责,对群众反映强烈、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的问题立案查处。活动开展以来,共对存在问题的10个单位、7名工作人员进行了问责。严格执纪也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2013年下半年,累计接到涉及“中梗阻”投诉件98件,协调解决98件,投诉件数比上半年增长了2.5倍。
“强筋骨”防“梗阻”
俗话说:病乃三分治,七分防。同样,从源头上预防“中梗阻”产生的条件,杜绝体制机制漏洞,才是治理“中梗阻”问题的治本之策。
“中梗阻”问题根源上是思想认识问题,是宗旨意识淡薄、价值观出现偏差的问题。
2013年4月2日,一场特殊的廉政教育会在市行政中心c座会议室举行,坐在台下接受教育的不是县区和市直部门的正职领导,而是市直100多个“阳光和效能重点建设岗位”的负责人。市纪委通过我市查处的数起行政审批人员利用行政审批权、资金拨付权等谋取私利典型违纪违法案例,深刻剖析其根源、特点,以身边案警示身边人,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旨在进一步提高重要岗位负责人的廉洁意识和服务意识。近年来,我市通过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开展从政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岗位教育、警示教育等一系列教育活动,着力从思想根源上提高广大干部的廉洁意识和服务意识。据不完全统计,仅2013年,全市共有超过2万多名党员干部到各级各类警示教育基地接受了教育。
“中梗阻”问题的另一个根源是一些岗位的权力过分集中、不受监督。为此,我市一方面精简、下放行政审批项目,先后取消行政审批项目213项,保留行政审批项目641项,下放审批项目502项,其中直接下放457项,委托下放45项,并将保留或下放县区的审批权集中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公开审批事项的依据、程序、要件、收费、时限等,让审批全过程置于阳光之下,防止权力滥用造成新的“梗阻”。另一方面,通过优化政务服务流程,创新代办制、联合审批制等行政审批方式,推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等监督方式,切实提升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在全区投资软环境满意度民意调查中,我市满意度连续三年位列全区第一。
治“梗阻”始终在路上
治“梗阻”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2014年1月27日,市委主要领导在我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会上强调,要着力反对“四风”、整治“六病”。而“梗阻”病就是“六病”之一。2014年,我市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继续开展治理“中梗阻”、强化执行力活动,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坚持,务求在行政效能提速提质上取得实实在在成效。治理“中梗阻”始终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