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出的这些案例很多发生在我们身边,甚至有些违纪违法人员我还认识。观看后触动很大,要从中汲取深刻教训,严守纪律底线,落实好国家惠民政策。”在参观完浦北县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典型案例巡展后,浦北县安石镇石凉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曾铖深有感触地说。
今年以来,钦州市注重把案例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通过典型案例巡展、旁听涉嫌违法人员案件庭审等方式,用好违纪违法案例“活教材”,为全市党员干部敲响廉洁警钟。
案例巡展进千村,警示教育入万家。精心选择本地查处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典型案例制作成宣传展板、宣传挂图,举行典型案例巡展或结合公开大接访在全市镇村进行巡回展出。全市共举行典型案例巡展110场次,受教育10万余人。
钦州市组织领导干部旁听庭审典型案件 (覃高翔 摄)
庭审作课堂,“零距离”教育抵人心。将旁听案件庭审作为对党员干部进行警示教育的重要课堂,组织领导干部旁听了钦州市人大常委会原秘书长黄寿贵、钦州市国土资源局钦北分局原局长刘承良等领导干部涉嫌犯法案件庭审,让党员干部“零距离”接受教育。全市共开展旁听违法案件庭审5场次,受教育1500多人次。
用好“活教材”,“关键少数”受警醒。以灵山县委原书记莫东培、钦州市钦北区财政局原局长宁思专、钦州市钦南区交通运输局原局长石芝发等为反面典型,用好“活教材”,通过召开警示教育大会、案件通报大会等,在会上播放相关违纪人员的忏悔视频、忏悔书,常敲“廉洁钟”,以违纪人员的眼泪让“关键少数”受到震慑、真正警醒。
案例上舞台,寓教于乐效果好。从广大群众普遍关注的农村危改、低保等问题入手,利用发生在本地基层的真实案例改编成小品、快板等文艺节目,寓教于乐,增强了警示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精心编排了《送红包》《妇女主任口袋里的低保金》《一个红包》等文艺节目,并通过壮族“三月三”民俗活动、“万场电影下乡”、“送戏下乡”、文艺晚会等形式进行展演,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