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市四家班子领导等观看钦州市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巡展
习近平同志强调,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
营造风清气正、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是党员干部的共同心愿,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钦州市念兹在兹,一以贯之。
时代呼唤担当,使命需要实干。为了政治生态的海晏河清,钦州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内修忠诚干净担当之德,外炼监督执纪问责本领,严管与厚爱结合,约束与激励并重,力度与“温度”兼顾,以铁的纪律护好政治生态林。
惩前毖后 治病救人
钦州市农机技术推广站党支部书记、站长廖毅强私车公养,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钦南区康熙岭镇高沙村非法炼铝厂环境污染失职失责,6名党员干部受到诫勉谈话处理,3人受到党纪政务处分。
钦北区小董镇人大副主席陈彪、副主任陈建华、民政办主任梁生凤在开展低保动态管理工作中不认真履行职责,被严肃追责问责……
像这样直击问题、及时查处、决不留情,密集曝光干部违纪行为,使人们再一次将视线聚焦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上。
“四种形态”的实践运用,让纪在法前、违纪必究等观念逐渐成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共识,主动尽责担当,推动管党治党实践不断深化。钦州市委制定出台了《关于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的实施办法》,规范和推动各级党组织正确运用“第一种形态”,层层压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对党员干部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主动出击,让一把手清醒认识到自己必须履职尽责,决不能当“甩手掌柜”。
“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加强作风建设,坚持问题导向,提高做好全市脱贫攻坚工作的科学性、前瞻性、指导性、精准性和实效性,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今年7月中旬,钦州市委主要领导就扶贫工作对市扶贫移民局领导班子进行集体约谈,要求该局领导班子切实履职尽责,做好脱贫攻坚工作。钦州市运用有“温度”的监督执纪把有苗头性问题的党员干部拉回到正确轨道上,改变了以往“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阶下囚”的状况。
随着全面从严治党逐步深化,通过把纪律挺在前面,层层设卡布防,加强分类处置,深化标本兼治,“四种形态”在保护干部队伍整片“森林”健康、维护良好政治生态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年前8月,全市运用“四种形态”处理党员干部1520人次。其中,第一、二、三、四种形态分别为891人次、551人次、57人次、21人次,分别占处置总人数的58.6%、36.3%、3.7%和1.4%。
“在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的同时,注重‘身边人身边事’的警示教育作用,已成为全市党员和公职人员的必修课,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市纪委有关负责人说。
今年以来,市纪委把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抓在日常、严在经常,充分运用执纪办案成果,开展“以案为镜”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巡展150场次,受教育15万多人。组织开展旁听职务犯罪案件庭审9场次,2300多名党员干部参加旁听接受教育,编印违纪违法典型事例警示录下发给全市党员领导干部学习。推行案发地(单位)专题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制度和重大案件内部通报制度,做到“一案一整改”,并把宣布处分决定现场变成生动的警示教育课堂,让党员干部心中时刻警钟长鸣。
市纪委纪检监察干部对钦北区扶贫办副主任黎某进行执纪回访教育
约束激励 互促互进
“感谢组织及时帮我澄清事实,还我清白。”钦南区林业局局长黄昌雄在被举报后信访了结谈话时向钦南区纪委工作人员如是说。
2017年底,黄昌雄被群众举报:因滥发《林木采伐许可证》导致举报人所种植的桉树被盗伐。收到举报后,钦南区纪委立即着手开始初核。
“经核实,有关黄昌雄滥发《林木采伐许可证》问题的举报失实。”今年1月,钦南区纪委将此件作信访了结,及时答复举报人,依规为黄昌雄澄清事实,给其服下了一颗“定心丸”,让其“轻装上阵”。
如何为干净干事的干部撑腰壮胆?怎样营造勇于担当的干事创业环境?
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树立正确的执纪导向,坚持严格执纪与激励保护相结合,在坚定不移惩治腐败的同时,树立“为干部澄清是非、消除影响也是成绩”的理念,对被举报失实的干部,及时为其澄清,消除影响,调动和保护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今年以来,钦州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为党员干部澄清不实信访问题504件(次)。市纪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对不实举报,我们要及时为干部澄清,消除不良影响,这也是纪检监察机关主动担当的具体体现。”
扶正必须祛邪,激浊方能扬清。经过探索实践,钦州市委于去年6月出台《钦州市激励干部改革创新勇于担当容错纠错实施办法》,对在创造性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中为破解难题而敢于担当、积极作为,为解决改革难题而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在推动全市重大项目、重点工作中大胆履职、大力推进中出现一定失误过错的7种情形,适用容错纠错。
“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钦州市委书记王革冰说,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鼓励干部抢抓发展机遇、推动开放开发,保护作风正派、锐意进取的干部,推动全市各项重点工作任务落实。
钦州市组织部分党员领导干部旁听黄寿贵违纪违法案庭审
力度“温度” 相得益彰
没有“惩”,就没有震慑力;没有“治”,就会陷入查不胜查的怪圈。
“多亏你们多次打气鼓劲,要不然,我栽这个跟斗,就难爬起来咯!”今年5月,钦州市钦北区扶贫办副主任黎某,紧紧地握住执纪回访教育的市纪委办案人员的手说。
2017年初,黎某曾因没有认真把关,造成多发扶贫项目贷款贴息资金而受到处分。他怀揣“心病”,一度迷茫。市纪委案件审理人员主动上门拉家常、做引导,帮助黎某及时消除“心病”。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黎某和同事们积极投身脱贫攻坚,12个脱贫村顺利通过自治区核验,得到干部群众广泛认可。
这是钦州市执纪监督力度与“温度”融合的生动片段。据了解,钦州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今年以来回访受处分人员566人次,回访率达91.4%。与此同时,市纪委注重“三个结合”:回访教育与办理恢复党员权利、解除行政处分、干部考核相结合,与帮扶相结合,与处分执行监督相结合,为受处分人员排忧解难37件(次),传递组织关爱。
“温度”的背后,是对干部监督的柔性推手。
召开全市处级领导干部配偶“争当贤内助”座谈会,开展党员领导干部家访活动,组织领导干部及其家属参观“家和万事兴”家教家风展……在加强党员干部廉政教育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强对党员干部家属子女等人员的廉洁教育。
出台《钦州市纪检监察干部“五守则”“十不准”》,聚焦纪检机关和纪检干部权力运行风险点,坚持5个方面正面倡导,详列10条纪律底线,严防“灯下黑”。开展纪检监察机关干部家访活动,定家访范围、定家访方式、定家访内容,推进干部家访制度化、常态化,做到全市纪检监察干部人人受访,加强对纪检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监督,把监督的“探头”转向自身。
清风涤天地,翠绿满乾坤。钦州市同心同向同护政治生态,纪检监察部门潜心当好政治生态“护林员”,“治病树、拔烂树、正歪树”,为干事创业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钦州市纪委监委 钟文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