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和颜真卿,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唯一载体的艺术。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又是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汉字的抑扬顿挫和无穷组合,造成了中国文化的辉煌灿烂和流光溢彩。书法是汉字的艺术。离开汉字就没有中国书法、就不是中国书法。历史上汉字在先,书法在后。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包括出土的大量简帛文字,主要是代替语言作为文化、思想交流传播和文化积累的工具。虽然我们今天也把它们称之为书法,但在当时是并不叫作书法的。
书圣王羲之的最伟大贡献,是完成了中国书法的艺术化、规范化,在中国书法的提高和普及之间、历史和未来之间架设了桥梁。这是划时代的贡献。但中国书法不是也不可能到王羲之就画上了句号。历史没有句号。文化也没有句号。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书法。我们的先人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又说,“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创新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灵魂,也是文化和书法发展的灵魂。一部中国文化史、中国书法史,就是不断继承、不断创新、不断超越的历史。如果说王羲之是晋代尚韵书风的最高代表,那么颜真卿则是唐代尚法书风的集大成者。而有了晋代尚韵、唐代尚法,宋代尚意也就顺理成章、应运而生了。晋代,唐代,宋代,是中国书法的三个辉煌时代。颜真卿之所以能够成为继王羲之之后,中国书法史上的又一位伟大书法家,他的最伟大成就,就是在继承王羲之的基础上,超越了王羲之,从而开拓了中国书法前所未有的宏大格局和正大气象,达到了骨力和含蓄的高度统一,完成了雄浑、宽博的新体楷书创作,树立了唐代楷书的典范。
颜鲁公的雄浑书风,“大用外腓,真体内充。返虚入浑,积健为雄。具备万物,横绝太空。荒荒油云,寥寥长风。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匪强,来之无穷。”颜鲁公书法的宏大格局和正大气象,与他高尚的人格相契合,成为书如其人、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集合的范例。正如王澍所说:“魏晋以来作书者多以秀劲取姿,欹侧取势。独至鲁公,不使巧,不求媚,不趋简便,不避重复,规绳矩削而独守其拙,独为其难。”也正如陈玠所说:“颜鲁公碑,书如其人,所谓骨气刚劲,如端人正士,凛然不可犯也。”欧阳修说:“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苏轼说:“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尽矣。”又说:“颜鲁公书雄秀独出,一变古法,如杜子美诗,格力天纵,奄有汉、魏、晋、宋以来风流,后之作者,殆难复措手。”这些都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中肯之论。
颜真卿以身殉国后约三百年,宋代大书法家黄庭坚到他当年遇难的地方去凭吊,看到壁间颜鲁公留下的题字,仍然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写下了一段肺腑之言:“余观颜尚书死李希烈时壁间所题字,泫然流涕。鲁公文昭武烈,与日月争光可也。正色奉身,出入四十年,蹈九死而不悔。禄山纵火猎九州,文武成禽,鲁公以平原当天下之半,朝廷势重,赖以复立,书生真能用事,忠孝满四海,不轻用人。国史载之行事如此,足以间执谗慝之口矣。汝蔡之间,所谓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使万世臣子有所劝勉。”这些从心底流出的话,我们今天读来,仍然感人至深!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孕育了源远流长的中国书法,诞生了王羲之、颜真卿这样伟大的书法家,留下了《兰亭集序》《祭侄文稿》这样伟大的书法作品。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不但是距今一千两百多年仍保存完好的中国书法的旷世剧迹,而且是中国书法旷古未有之英雄史诗!《祭侄文稿》写于公元758年,距今已有1250多年,是颜真卿写给在安史之乱中以身殉国的少年英雄颜季明的悼文。公元755年12月,安史之乱爆发,河北诸郡纷纷倒戈,唯有时任平原郡太守(今山东德州平原县)的颜真卿和时任常山郡(今河北正定县)太守的颜杲卿,兄弟二人率先反抗叛乱。颜杲卿的儿子颜季明才十几岁,尚未成年,但在那样的战乱年代,却常常在两郡间往来通报消息。不料安史之乱第二年,叛军史思明即攻陷常山,颜季明被杀,颜杲卿被残害,颜氏一家30余口被灭门。在这件惨案发生两年之后,颜真卿才有机会派侄子颜泉明去河北为亲人收尸。结果只找到了侄子的头颅和堂兄的一只脚。正是在这样极度悲痛、极度愤怒而又极度无奈的情况下,颜真卿奋笔写下了这篇气壮山河、名垂万古的《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全文23行269字,其中脱漏1处,涂改14处,改后定稿234字。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书法作品,更不能理解为一次普通的艺术创作,而是一篇字字血泪,激情汹涌,忠肝义胆,气贯长虹的英雄史诗!时年五十岁的颜真卿,以他浓烈的家国情怀、深厚的思想文化积累和非凡的书法功力,完成了中国文化史、中国书法史上前无古人的三重书写:它的第一重书写是历史书写,为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留下了千古镜鉴;它的第二重书写是精神书写,为中华民族团结统一、自强不息的伟大奋斗精神、牺牲精神抒写了英雄礼赞;他的第三重书写是文化书写,为中国书法写下了至刚至烈、真气充满的不朽篇章,创造了中国书法史上跨越千年的辉煌与感动。
由颜真卿来承担这样的历史使命,不是偶然的。颜真卿出身名门望族,其郡望琅琊临沂。颜氏家族,自西晋迄唐,以儒雅传家,重在学识,尤以训诂、书法见称于世。至五世祖颜之推,举族迁徙至陕西长安。颜之推博识有才辫,尤工书,精字学,著有《颜氏家训》二十篇,开中国古代家训之先河,为历代学者所尊信。莫不以为篇之药石,言之龟鉴。颜氏子孙更是严循家训,步趋唯谨,研习经史,探讨小学,相延而为传统。颜真卿曾伯祖颜师古,官至秘书监。少承家业,博览群书,与兄弟勤礼、相时,都以文学入选为崇贤、宏文两馆学士。唐太宗命颜师古考证《五经》,颜师古一一加以厘正。其颁行之后,朝廷用以取士,天下奉为圭臬。
颜氏家族堪称书法世家,诚如颜真卿《草篆帖》所说,“自南朝以来,上祖多以草隶篆籀为当代所称”。不独九世祖颜腾之,因草书有风格,见称于梁武帝《草书评》;六世祖颜协,以工草、隶,有名荆楚间。八世祖颜炳之、曾祖颜勤礼,也以能书名世。祖父颜昭甫,则有硕儒之称,擅长篆、隶、草书。当时有人进献一古鼎,铭篆二十余字,举朝臣子皆不能识,独昭甫能全部读出,因而得到伯父颜师古赏识,凡师古所注史籍,必使参定。颜真卿的母亲殷氏,出身于陈郡名门望族,有深厚的家学渊源。
颜氏家教素来缜密。颜真卿更是深得颜氏、殷氏两大家族悉心教诲,从小就打下了良好的思想道德文化根底。他一生酷爱书法,曾两次拜张旭为师。广泛学习前辈大家,不懈追求,十年一迹,永不满足。颜真卿留下的碑帖墨迹,大部分由他亲撰亲书。从《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可以感受颜氏家族传统对他影响很深。而《乞米帖》《争座位帖》《移蔡帖》,则充分体现了他高尚光辉的伟大人格。从《宋璟碑》《元次山碑》《麻姑山仙坛记》,则可以领悟他的精神追求和道德操守。
颜真卿25岁中进士,28岁参加吏部铨选,从此步入仕途,到他75岁以身殉国,历经四朝,位至礼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其仕途虽曲折坎坷,波澜起伏,但他宠辱不惊,愈挫愈坚,一生以身报国,一生刚正不阿,一生清正廉洁,其忠烈之节、凛然正气与端严浑厚的颜体书法,相得益彰,令后世高山仰止。正如欧阳修所言:“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大唐雄风和它由盛转衰的艰难困苦,造就了颜真卿这样伟大的书法家,经过血与火的淬炼,把中国书法推向了新的高峰。(作者:李洪峰,系文化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