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干亲民好班长
——记北海市副市长、铁山港区党委书记刘志明
沿北铁一级公路向东而行,数年前还是一眼望不到头的木薯地,而今换了景象:一条条笔直宽阔的大道纵横交错,现代化临港新材料园区、国家重点石化基地、国家级出口加工区赫然伫立,亚洲最大综合煤电产业园、欧洲巨头在我国投资的最大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广西最大的液化天然气项目建设正酣……短短数年,铁山港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北海市近四成,税收上缴占据该市半壁江山。
“港区之变得益于国家政策,得益于老百姓的支持,更得益于一批勤奋务实、甘于奉献的好干部。刘志明就是好干部的代表。”北海市相关领导说。
力推发展的指挥长
1995年,铁山港区建区。而此后10余年间,支撑港区地区生产总值的除了一个电厂和南康糖厂外,就是木薯、糖蔗等种植业,没高速公路,不通铁路……地方经济停步不前,干部人心涣散,老百姓颇有微辞。
“发展是解决矛盾的最好办法。要让每个项目来了留得下、立得起!”2009年,时任铁山港区区长的刘志明定下了建设目标。
此后,通过自治区和北海市多方努力,一批重点项目准备落户铁山港区,繁重复杂的征地工作接踵而至。刘志明既当“将军”又当“先锋”,每天早上四五时便赶到指挥部,研判当天工作细节。晚上9时多,他还要回到港区政府灯光球场,和其他领导一道对一天工作进行小结。仅用43天,港区就完成中石化北海炼化项目厂区征地1943亩,搬迁119户村民。18个月后,一个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现代化石化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刷新了国内建设记录,创造了“北部湾速度”。
“太不可思议了,我们村变成先进的大企业!”如今住上回建区自建小楼的大山村村民陈锡会,重提往事感慨万千。2014年,铁山港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628.8亿元、是2010年的38.6倍、占全市的39.36%,实现税收62.8亿元、是2010年的19倍、占全市的55.6%。
目前,已有1000多名被征地村民在港区实现就地转产,在自家门口成为新一代产业工人。
知民亲民的贴心人
带着感情去做事,做知民亲民的贴心人,这是刘志明的座右铭。
为及时了解群众意见,刘志明在港区推行“群众家门口的信访局”工作模式,自己率先公开电话号码,让“连心桥”代替“堵心桥”。
2013年的一个冬日,刘志明下乡途中,看到一个“五保户”还在用柴火烧水冲澡。他立即让民政局摸底,很快港区3个乡镇敬老院、27个“五保”村添置了太阳能热水器和电视机等设备,158名集中供养的“五保”老人过上了一个温暖的冬天。
近几年,3.6万多名群众为支持重大项目建设搬离了世代相守的家园。刘志明多次专题研究如何高标准建好回建区,如何让搬迁群众住进舒适的回建房,并责成有关部门积极开展就业培训,联系落户企业广开就业大门,实现了村民转产就业、增创收入。
从1995年铁山港区建区开始,刘志明与老百姓打了20年的交道,颇有心得:要讲信用,答应老百姓的事情一定要做;要换位思考,从百姓的角度思考问题。
崇尚实干的好班长
“你在这个岗位,你绕不过去的!”刘志明挂在嘴边的这句口头禅让兴港镇党委书记石姚斌印象深刻。“他从不当甩手掌柜!”
“身子沉下去,问题才浮得出来!光坐在办公室发号施令不行,在一线效率才高!”在港区20年来,刘志明养成了身体力行的实干作风。
港区42个居委会,看到戴着草帽、提着水壶、挽着裤脚进村同村民座谈的区委书记已经见怪不怪;在中石化北海炼化项目饭堂,职工见到端着盘子吃着快餐的区委书记也不足为奇……港区干部感叹,他像个“活地图”——每条进村道路自如进出,很多村民名字都能叫出来。
“客观看人家,理性看自己”,刘志明主张为发展用干部,凭实绩用干部。几年来,港区500多名机关党员干部深入服务重大项目一线,接受“一线里考验、工地上考察”识才选人洗礼。在项目建设一线、维护稳定一线、化解矛盾一线提拔的干部占同期提拔干部的71%,干部选拔任用总体满意率连续4年居全市县区前列。(记者 曾俊峰 通讯员 陈传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