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春雨时节的一天,白石水的雨哗啦啦地下个不停,崎岖的山路泥泞不堪,又湿又滑。
这一天,张世聪如平常一样,穿着粗布衣服,头戴竹笠,脚踏草鞋,一大早深一脚浅一脚从柑子根小学出发,走到金街小学,再走到红岭小学、白石水中心小学。作为多所学校的总校长,除了忙于教学工作,教农民识字,他还宣传抗战道理和党的抗日救亡主张,激发农民群众的爱国热情,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
张世聪,广西浦北县大成镇(原广东合浦县白石水乡)人,曾任南路人民解放军第三支队队长兼政委、钦廉四属党组织联络员兼军事特派员等职务。1935年考入国立中山大学,1938年接受组织派遣返回家乡,在白石水组建钦廉四属第一个党支部,即柑子根党支部。他以教书为公开职业,领导发动民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开辟了白石水地区抗日武装根据地。
不知不觉,张世聪又忙了一整天,直到天色漆黑才回到勾刀水村家中。此时的他已是疲乏得步履都有些踉跄,而他那身黑粗麻便服早已多次被雨水淋湿,又被体温烘干。但是,当想到连日来,农民群众的政治觉悟逐渐提高,在他看来,这都是值得的。
平日里,张世聪就习惯深入村里访贫问苦,回到家里总是很晚。他为群众排忧解纷,替受害农民写状纸,逐渐成为农民群众的贴心人,赢得广大群众的爱戴和拥护。群众尊称他为“张二叔”、“二叔”。“二叔婆”黄月成跟张世聪结婚后,对他十分关心体贴,也很支持革命事业。
“我回来了!”张世聪刚要踏进大门,黄月成急忙迎上去,小心地搀扶丈夫进门坐下。
“快喝杯热茶暖暖身子!”看到丈夫冒着大雨忙碌了一天,黄月成眼里满是心疼怜爱的泪水,立即为他端上一杯姜糖热茶。
“咚咚咚!”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传了进来。原来是八叔黄池江、三叔黄家禄等一大群乡亲们的到来,没过一会儿,窄小的房屋就被挤得满满当当。
“二叔,总算盼到你在家里了!”走在前面的是八叔黄池江,他的眼神里透露着忧虑和关心,双手小心翼翼地捧着一个小布袋。
黄池江是白石水地区培养发展最早的农民党员,他的入党介绍人正是张世聪。对于张二叔的教育引导,他时刻充满着尊敬与感激。
“大家这是……”看到乡亲们的夜里“造访”,张世聪有些惊讶。没等他反应过来,黄池江就打开带来的小布袋,往桌上一倒,几个银元、几个银毫,还有一些纸币,堆放在了张世聪的眼前。原来,乡亲们看到张世聪为了革命事业,不惧刮风下雨,一天常常要走几十里路,还要翻山越岭,就自发自愿捐一些钱,想给他买匹马来骑,便于开展工作。
“二叔,这是乡亲们的一点心意!”黄池江把桌上的钱一个一个放在手心垒好,把纸币一张一张叠好,再放回小布袋,用双手捧着送给张世聪。
“不!这使不得!”张世聪双手接过后,就又马上将小布袋送还到黄池江的手里。
“二叔啊,你太辛苦了,你做学校的校长,工资报酬分文都不要,全部都拿来办夜校,拿来帮助贫苦人,还翻山越岭白天黑夜地为我们操劳,累得又瘦又老都不像个年轻人了,我们看着就心痛。”说着说着,黄池江有点哽咽,再次把钱推送给张世聪,“凑点钱给你买匹马骑,办事少辛苦点,并不过分呀!要么用学田粮米买马也是可以呀……”
“太感激大家的好意了,这钱都是大家的辛苦钱、血汗钱、养家活命钱,我一分一厘也不能要,学田的钱也不能用,马也不用买,还是走路好,累了好好睡一觉,第二天又精神十足了!”张世聪坚决地把钱挡了回去。
“都还记得我教大家唱的《农民兄弟真凄凉》那首歌吧。”看到乡亲们有点失落的表情,张世聪就拉起了嗓门,示意大家一起唱革命歌曲。
“山歌一唱闹嚷嚷,农民兄弟真凄凉……”嘹亮有力的歌声响彻了漆黑的夜晚,也再次激起乡亲们的革命热情。
“等抗战胜利,革命成功,农民兄弟生活好了,大家都有马骑了,我再骑马也不迟……”张世聪带着微笑对乡亲们说,并挥手让大家把钱拿回去。
在当地群众的心中,张世聪有如“农民运动大王”彭湃式的英雄,是民众的领袖,是家乡人民斗争的主心骨。他从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不图虚荣,以人民利益为重,积极帮助贫苦农民,并依靠农民群众,组织民众开展一系列武装斗争,谱写了浦北县革命斗争的光辉篇章。
1945年5月6日,张世聪在浦北县大成镇大窝山与敌人的惨烈斗争中壮烈牺牲。而他那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和高贵品质,对身边的战友和广大民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钦州市纪委监委 根据市委宣传部、浦北县委党史研究室提供的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