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福(1837-1917),字渊亭,广西钦州人,出生于钦州古森峒小峰乡(今属防城港市)。公元1883年,刘永福率黑旗军参加中法战争,与冯子材一起,互相支持,同仇敌忾,取得了震惊中外的镇南关大捷。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刘永福率领黑旗军入台,与台湾义军联手对抗日本侵略,率军毙敌伤敌30000多人,给予日军沉重打击,在近代中国的反侵略史上作出了卓越贡献。
孙中山先生曾赞誉“余自小即钦慕我国民族英雄黑旗刘永福!”
1883年4月,法国国会任命李威利为总司令,率领法军2000人攻占河内,进犯越南国都顺化。刘永福满怀“为越南平寇,为祖国屏边”的宏愿,在5月6日率领黑旗军3000人挺进河内,发挥近战、夜战的优势,打死李威利及以下军官30多名,打死法兵200多名,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纸桥之役。战争结束后,刘永福从越南带回一件珍奇的战利品——被黑旗军击毙的法军首领李威利的头发。法国人知道后,专门派人携重金到三宣堂企图高价买走这撮头发。刘永福不为重金所动,对来者严词训斥,那人只好灰溜溜地走了。在刘永福故居“三宣堂”内,仍保留着有名的“拒贿庭”,刘永福正气拒贿的故事在百姓中广为流传。
刘永福故居还有一座占地1500平方米的谷仓,群众称之“济民仓”。谷仓年存放量超过10万斤,相当于四五百人一年的口粮。
刘家只有几十口人,何以建成如此大的谷仓?为何要存放如此多的粮食?原因是刘永福爱兵如子。将军每次出征前都对部下誓言:若战死者,双亲养老送终;子养至18岁;女养至出嫁。一诺既出,驷马难追。他自越南回到钦州,抚养了战士留下360多个孤儿寡母。每到月初,这些寡母带孤儿挑着谷箩,拿着米袋,到谷仓前排队取谷以解饥荒。
三宣堂的谷仓,不仅是烈士后代的谷仓,也是钦州贫苦老百姓的“救命仓”。每遇大旱,农田失收,刘永福便吩咐家丁,打开自己粮仓,提谷碾米,在钦州盐埠、三婆庙、大拱桥、沙坡等处,安放若干大铁锅煮粥,施粥救济,任由灾民吃饱为止。钦州至今有民谣一直传唱:“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刘大人。”“年冬失收毋须慌,肚饿去找三宣堂。”
刘永福一生戎马倥偬,历难无数,其家风家教甚严。晚年在总结自己人生经验为儿孙立下的《诫子书》中写道:“人生在世,如遇极不难之事,何妨以难视之。即遇极难之事,当以不难视之。”他启导后辈人生哲理的核心基点,就是处世要敢于“为难自己”,敢于迎难而上。
1917年1月,刘永福与世长逝,享年八十岁。临终前,不忘教戒后辈:“临阵不畏死,居官不要钱……惜民力以裕财源,养民气以威夷狄……”他这种忠贞爱国、清廉为民的精神和坚强不屈、敢于斗争的品格,是中华民族优秀品质之具体写照。(钦州市纪委监委办公室郭华江整理)